阳春三月,走进福建漳州诏安县四都镇大梧村,孩童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于广场上嬉戏玩闹;幸福院里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下棋、聊天;新村建设焕然一新,不远处的渔港不时有渔获上岸……一幅乡村振兴的美景图徐徐展开,这片广袤的土地悄然发生着美丽蝶变。
据了解,大梧村位于四都镇北部,全村2780人,村有虾池1070亩,滩涂4000多亩,村财收入380万元,村民人均年收入3.2万元。近年来,该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目标,结合诏安县“生态建设年”活动,立足资源禀赋,发挥特色优势,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,谱写出共同富裕的好日子。
打响乡村振兴第一战,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行先试。大梧村以新村建设为重点,把拆除村内铁皮雨棚的“铁皮清零”行动放在前头,共计拆除全部违建搭盖5000多平方米,并投入110万元对新村进行立侧面改造和裸房整治,纵深巷道全部规范化硬化、三线落地、雨污分流,使得新村“旧貌换新颜”。
同时,该村持续深化“一革命四行动”,全村新建4座公厕,户厕无害化处理达98.73%,明改暗巷道覆盖率90%,对覆盖全村的污水管网实行雨污分流。因地制宜规划编制《四都镇东梧村景观提升方案》,重点打造“四个池塘、四口古井”景观,根据“四零五到位”目标,对辖区内省道309路线和村主干道开展补植补绿行动,建设绿色乡村道路。
生活环境变好了,大梧村在补齐民生短板上也下足功夫。该村筹集250万元重建农贸市场,打造村民满意的“菜篮子”工程。农贸市场一层设有30余个摊位用于生鲜、水产品售卖,二层设有16间店铺用于海产品干货等小商品零售,为村民购买新鲜食材提供保障,着力打造优质的水产品集散交易平台,市场辐射西梧村、港口村等四都镇沿海片区农副产品零售,活跃了乡村零售经济。
乡村要振兴,产业要兴旺。大梧村因地制宜,用好海洋资源,健全海洋养殖机制,加强“三资”清理和监管,全村每年向海发展收入逾亿元。大梧村将承包到期的虾池和滩涂收回村集体,通过重新招投标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,并按照一定比例分红给村民,激发村民生产热情。同时,积极完善渔业基础设施,计划投资5500万元建设避风锚地,新修400米防波堤,完善码头、港池等配套工程。
“村里不仅帮我们改善虾池的水电作业条件,我还收到村集体给予的3500元虾池分红,年收入超过15万元,日子越来越好了。”夕阳下,养殖户吴艳东望着自家17亩养殖池内的鱼虾,盼望着新一季的满载收获。
近日,由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公示的2020年度福建省乡村振兴重点特色乡(镇)、实绩突出村(含备选)名单上,诏安县四都镇大梧村荣获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称号。接下来,大梧村将同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的西梧村、四都村一起,串点连线成片,合肥代妈生子成为一条可借鉴、可复制的示范线,通过示范引领带动,奋力打造乡村振兴的“四都样板”。(闽南日报 漳州文明网 通讯员侯宁 施洁亭 文/图)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招代孕妈妈看到的,谢谢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