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康庙会掠影(三章)
倪宏伟
·庙会街景·
西康岁月,市井芳邻,喧闹的气息烘托浓郁的年味。
两只彩色球体打磨的庙会,在牌坊门用上海经典雪花膏招揽春天。女郎身着旗袍花枝招展,如一个残缺的旧梦,徘徊在葳蕤的梧桐树下。我沿着往事翻开街巷的记忆,寻觅老茶号的遗址。一杯醇香的藏茶,把我引入古道的石梯,从木城街一直走到打箭炉的冬天。
高跷从庙会的身旁擦肩而过,仰视的高度只有宽松的衣饰。
油纸伞晃动时光的雨滴,让悬空的色彩拉近西康的距离。一盒鸡牌香烟贴在虚幻的墙上,古玩琳琅满目,有人拿着镜头摄下怀旧的场景。鲜肉堡正在烘焙人们的胃口,师傅的红围巾像庙会的春联,笑脸无处不在。
《到西康去》的歌谣反复播放。幸福苑的人们陆续走出院子,与满街的红灯笼一道,聆听时代激越的回响。
·戏台春秋·
靠近戏台,就靠近一棵黄葛树的传说。
硕大的“福”字贴在中央,守望一片红色的背景。有微风穿过亭阁,从树荫深处捎来西康古韵。
青砖浸透的岁月已远,仿佛宋村渡码头堆放的条茶,用一艘船就撑过青衣江。
锣鼓声骤然鸣响,川剧折子戏正在激情上演。一张张变幻的脸谱,演绎西康春秋。只有精彩的吐火才是真实的川剧,从上里古镇的娃娃班学成归来。
龙狮灯舞动长长的巨龙,不断变化的阵势,像春天的序曲。
灰瓦盖住了老城旧事,看戏的人们人头攒动,从戏台的边缘走向热闹的庙会。
·红色电波·
在西城老街,我看见一道红色电波,穿透苍坪山下偏僻的院子。
无形的文字、语音和图像跨越天空的封锁,从西南边陲的雅安发射至延安圣地。那是1942年的夏天,王少春奉周恩来指令,联刘(文辉)抗日,开展统战的秘密革命工作。
梧桐叶掩映的老街,有黄包车跑过民国。城隍庙戒备森严,荷枪实弹的士兵,搜寻红色电波的源头。
那一刻,使命显得如此神圣,在王少春临危不惧的信念里。
繁忙的电波每天穿梭于延安和雅安之间,把中国革命如火似荼的形势连线为宣传的谋略。刘文辉、邓锡侯、潘文华痛下决心,把起义通电经秘密电台送至毛泽东、朱德手中。1949年岁末雅安迎来和平解放。
红色院子留住了往事,也留住电波历史性的文献。在西城老街的庙会上,我看见那段岁月还在墙上移动。
【作者档案】
倪宏伟,柬埔寨个人诚心找代妈本名倪洪伟,熊猫故乡四川雅安人,四川省作协会员、中国诗歌学会会员,作品散见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《星星诗刊》《四川文学》《诗选刊》《诗歌月刊》《星火》《滇池》《上海文学》《贵州作家》《海燕》《绿风》《草堂》《散文诗》《青年作家》和《中国国防报》《四川日报》等报刊,著有散文诗集《祈望鸟》。
▌来源:青衣杏林
▌编辑:王鹤飞
▌审核:徐召红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招代孕妈妈看到的,谢谢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