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
秋风吹雨过南楼,一夜新凉是立秋。
宝鸭香消沉火冷,侍儿闲自理空侯。
”
——明·夏云英《立秋》
立秋,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曰:立秋,七月节。立,建始也,秋,揫也,物于此而揫敛也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,为秋季的起点。
立秋,依然承袭着暑热的本色。虽然谓之"秋",但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、小暑第三热的节气。
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,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。所谓“热在三伏”,又有“秋后一伏”之说,立秋后还有至少“一伏”的酷热天气。“立秋”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,也就是说,酷暑并没有过完,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。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。
(来源:中国天气网)
从气温变化角度来说,从22℃以上稳定降到22℃以下作为秋季开始。所谓轰然入夏,悠然入秋:长夏之后,秋凉缓缓地甚至“偷偷地”降临。
至于立秋以后热不热,民间倒是有几句谚语。从前,民间常以立秋日作为推测后续天气气候的"初始场"。早在东汉,《四民月令》中便已收录了"朝立秋,凉飕飕;夜立秋,热到头"的说法,之后演变成“早立秋凉飕飕,晚立秋热死牛”。
不过早立秋和晚立秋到底如何区分呢?以农历七月份作为参考。一般立秋都是七月份,如果在农历六月份就立秋了,就叫“早立秋”,而在农历七月份立秋了,则是“晚立秋”。
今年立秋是在农历六月十八日,从这一点来看也算是“早立秋”了,以此来推断,立秋以后的天气是比较凉爽的。所以今年凉爽可能会来的比较早哦。
梧桐落叶
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,等到“立石家庄代妈机构秋”时辰一到,太史官便高声奏道:“秋来了。”奏毕,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,以寓报秋之意。古人说一叶知秋,讲的就是梧桐落叶。桐叶有信,“立秋”一到,桐叶凋落。
晒 秋
每年立秋,随着果蔬的成熟,进入了晒秋最旺季节。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,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。在湖南、江西、安徽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,由于地势复杂,村庄平地极少,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、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,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。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,逐步成了画家、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,并塑造出诗意般的“晒秋”称呼。
贴秋膘
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,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。因为人到夏天,本就没有什么胃口,饭食清淡简单,两三个月下来,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。秋风一起,胃口大开,想吃点好的,增加一点营养,补偿夏天的损失,最立竿见影的办法就“贴秋膘”,在立秋这天饱食各种各样的肉,炖肉、烤肉、红烧肉等等。
养生要点
一年四季,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。秋日养“收”,冬日方能养藏。特别是后疫情时代,秋冬健康尤为关键。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招代孕妈妈看到的,谢谢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