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一儿童节到啦!你打算怎么跟孩子一起过节?
这个曾经被定义为孩子专属的节日,随着次世代爸妈的到来有了不同的意义~
你以为的六一儿童节的节目表演是这样的。
实际上,爸妈并不“满足”于做观众,他们的表演欲也很强啊~
你以为的游戏时间孩子是主角。
实际上,爸妈内心OS:光孩子玩怎么行!玩游戏?从没输过~
“爸妈想跟你一起过六一儿童节是什么感受”?
“谁还不是个宝宝呢?”是如今很多成年人的口头禅。即使成为了父母,也不代表他们一定要“长大”。
童心不分年龄,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是不是可以跟孩子一起“放肆”撒欢了?
童心大冒险,开启次世代家庭奇遇记
次世代爸妈的养娃写真:
喜欢穿上公主裙宣称自己是迪士尼在逃公主,或者随时随地准备变身战斗,散发中二少年气息; 过生日永远祝自己18岁生日快乐,每到六一总吵吵嚷嚷着要过节; 说笑就笑,说哭就哭,能在电视剧或者二次元世界里出生入死,也会和孩子在另一半面前争风吃醋……
你是否感到好奇,为什么内心总是有个声音在不断地念叨“不想长大”呢?
不想长大不只是小孩子的权利
成年人“不想长大”的想法是不正常的?
No no no~
“不想长大”的念头其实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反文化运动,离经叛道的嬉皮士点燃了对青春自由的渴望。
从社会学的角度看,长不大的“小孩”与当今流行的“庆祝不成熟”文化高度匹配。
此外,“长不大”的小孩也有生物学依据。
这就要提到一个当代进化生物学的术语“幼态持续”。意思就是当有机体通过进化获得改变使成体保持幼年的某些特征。
斯坦福大学教授罗伯特·哈里森将“幼态持续”的概念引用到精神层面,将其指代为一种童年心理在经过保存与修改之后,被延续到成年时期的现象。
“长不大”就当不好父母?
当一群还没有长大的“小孩”开始养育孩子。长辈担忧“自己都还没长大,怎么当爹妈”;社会传达焦虑“教育孩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”。
难道他们真的就和“父母失格”“父母失职”画上郑州高薪聘代妈了等号吗?
当然不是!
“长不大”并不意味着逃避现实、拒绝付出行动和承担责任,他们只是不愿重复上一代人的教育老路,而是有着自己鲜明的教育方式。
孩子是一面“镜子”
照出藏在父母心底的内在小孩
当我们还在妈妈子宫里时,就开始能产生强烈的情感。这些情感很可能就来自我们的“内在小孩”。
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,内心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“创伤”,如果被长期压抑下来,内在小孩就会以潜意识的方式隐藏在心里。当夫妻意识到自己即将为人父母时,存储在身体里的童年记忆就会被激活。
如果你的童年充满爱和温情,可能相对容易地接受自己成为父母的身份转变。反之,那些被忽视、被抛弃的记忆便会被激发出来,给内心造成不小的冲击。
所以,成为父母是挑战的开始,也是疗愈内在小孩的最好时机。你可以通过看书、参加相关讲座或课程、由有经验的人引领和支持,得到切身的学习和体验。不仅将成长的快乐和勇气带给孩子,也能与你的内在小孩一同分享!
和孩子一起童心爆表
当然啦,在这个特别的日子,安排一些亲子“节目”能玩得更加尽兴~
建造沙堡
图片来源:CARL TREMBLAY
不去海边也能玩沙?Yes!快来试试在任何地方都能完成的自制沙堡吧~
首先,在一个带盖的大塑料储存容器中,将9杯干净的沙子和3杯玉米淀粉混合在一起。
然后,加入10杯水,搅拌,就可以开始建造了。不用沙子时盖上容器盖子,如果干了就加一点儿水。还可以用一些小玩偶做装饰哦~
流水墙
图片来源:DAVID ROTH
玩水的季节到来啦!何不趁着六一儿童节跟孩子一起玩个够?不过只玩水恐怕也没什么意思。那就来做个流水墙吧!
找一些能重新使用的瓶子、漏斗和试管。通过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它们组装起来,最后和孩子将这些组合固定就完成啦~
粉笔画
图片来源:DAVID ROTH
想必粉笔画一定是不少大人的童年回忆吧!带孩子“穿越”到你的童年怎样?准备一些安全的彩色粉笔,找一块可以绘画的空地,画什么就要发挥你和孩子的想象力啦~
回忆捕捉“手册”
图片来源:CARL TREMBLAY
怎样增加节日仪式感?收集美好回忆是个好办法。跟孩子一起做一个重拾回忆的手册吧!
提前购买或者制作一个贴画手册。收集一些你们曾经拍的合照、心愿卡、装饰品……在制作的过程中讲讲当时发生的故事,一定能让你和孩子的关系更加亲密。
和孩子一起过六一,是一定程度的“返老还童”,让成年人重新燃起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热情。当孩子看到你对这个世界不疲倦,不抱怨,不吝惜自己的快乐,直率而纯真的心态时,这何尝不是一种很棒的教育呢?
撰文:邸丹彤、Deborah Way
编辑&视觉:红妍
《父母世界》Parents有偿使用Gruner+Jahr AG & Co. KG的“Eltern”和Meredith Corporation的“Parents”杂志提供的部分图文资料。图片合作:Veer图库、千图网、千库网、摄图网等。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招代孕妈妈看到的,谢谢!
|